事业单位社保是怎么交的?

在我国的社保体系中,事业单位社保是一项重要的组成部分,事业单位社保主要包括养老保险、医疗保险、失业保险、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,事业单位社保是如何缴纳的呢?下面就来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。

我们需要了解事业单位社保的缴纳主体,事业单位社保的缴纳主体包括事业单位及其职工,事业单位按照本单位职工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缴纳社保费,职工个人则按照本人工资的一定比例缴纳社保费。

事业单位社保是怎么交的?

以下是事业单位社保的具体缴纳方式:

1、养老保险:事业单位及其职工共同缴纳养老保险费,单位缴纳部分为职工工资总额的20%,个人缴纳部分为本人工资的8%,这部分保费将分别计入国家统筹账户和个人账户。

事业单位社保是怎么交的?

2、医疗保险:事业单位及其职工共同缴纳医疗保险费,单位缴纳部分为职工工资总额的6%,个人缴纳部分为本人工资的2%,还需缴纳3元的大病统筹费用,医疗保险费分为两部分,一部分用于建立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,另一部分计入个人账户。

3、失业保险:事业单位及其职工共同缴纳失业保险费,单位缴纳部分为职工工资总额的2%,个人缴纳部分为本人工资的1%,失业保险费主要用于支付失业人员的失业保险金和职业培训费用。

4、工伤保险:工伤保险费由事业单位全额缴纳,职工个人不缴纳,单位缴纳部分为职工工资总额的0.5%-2%,具体比例根据单位所属行业的工伤风险程度确定。

5、生育保险:生育保险费由事业单位全额缴纳,职工个人不缴纳,单位缴纳部分为职工工资总额的0.5%-1%,具体比例由当地政府根据实际情况确定。

以下是事业单位社保缴纳的几个注意事项:

事业单位社保是怎么交的?

1、事业单位新入职职工,应在办理入职手续后的30日内,办理社保登记并开始缴纳社保费。

2、事业单位及其职工应按时足额缴纳社保费,不得欠缴、漏缴,如发生欠缴、漏缴情况,需补缴相应的社保费。

3、事业单位在为职工缴纳社保费时,应按照职工的实际工资收入作为缴费基数,职工工资低于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平均工资60%的,按60%计算缴费基数;高于300%的,按300%计算缴费基数。

4、事业单位职工在跨地区流动就业时,其社保关系可以随同转移,职工在办理社保关系转移手续后,可继续在新的就业地缴纳社保费。

5、事业单位及其职工在缴纳社保费过程中,如遇到政策调整或其他特殊情况,应按照当地社保部门的规定执行。

事业单位社保的缴纳关系到广大事业单位职工的切身利益,了解社保的缴纳方式和注意事项,有助于维护自身合法权益,在今后的工作中,大家应关注社保政策的变动,确保自身社保权益得到充分保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