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日常生活中,很多人都会收到一些消费金融短信,这些短信内容包括贷款、信用卡、理财等各种金融服务信息,这些短信究竟是怎么来的呢?本文将为你揭秘消费金融短信的来源及其中的一些门道。
我们要明确一点,消费金融短信主要来源于各大金融机构,包括银行、消费金融公司、互联网金融平台等,这些机构为了扩大业务规模,提高市场占有率,会采取多种方式向潜在客户发送短信。
获取个人信息
金融机构是如何知道我们的手机号码,并发送相关短信的呢?这主要归功于以下几个途径:
1、***息收集:在日常生活中,我们会在各种场合留下个人信息,如购物、办理会员卡、参加活动等,这些信息可能会被一些不法分子收集并卖给金融机构。
2、同行信息共享:金融机构之间会存在业务合作,互相分享客户信息,你在一家银行办理了信用卡,另一家银行可能就会通过合作渠道了解到你的信息。
3、互联网数据挖掘:金融机构会通过大数据技术,在互联网上挖掘潜在客户信息,你在网上搜索过贷款相关内容,金融机构就可能根据这些信息向你发送贷款短信。
短信发送方式
金融机构获取到潜在客户信息后,会采取以下几种方式发送短信:
1、自有渠道:金融机构有自己的短信发送平台,可以直接向客户发送短信,这类短信一般会显示金融机构的官方号码,具有较高的可信度。
2、第三方平台:金融机构也会与一些第三方短信平台合作,通过这些平台向客户发送短信,这类短信的号码可能是普通手机号,可信度相对较低。
3、代理公司:有些金融机构会委托专业的代理公司进行短信营销,这些代理公司拥有丰富的客户资源和发送渠道,能帮助金融机构快速扩大业务规模。
这些消费金融短信的内容都是怎么来的呢?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内容类型:
1、贷款类:这类短信通常会介绍各种贷款产品,如*****、消费贷款等,短信内容会突出贷款额度、利率、审批速度等优势,吸引客户申请。
2、信用卡类:信用卡类短信会介绍信用卡的优惠活动、额度、还款方式等信息,这类短信会以各种优惠福利为卖点,吸引客户办理信用卡。
3、理财类:理财类短信会推荐各种理财产品,包括定期理财、基金、保险等,短信内容会强调理财收益、风险可控等特点,吸引客户投资。
4、预警类:这类短信主要是提醒客户注意账户安全、按时还款等信息,虽然看似贴心,但实际上也是一种营销手段,旨在加强与客户的联系。
如何避免骚扰
了解了消费金融短信的来源后,我们该如何避免被这些短信骚扰呢?
1、保护个人信息:在日常生活中,注意保护个人信息,避免在公共场合泄露手机号码等敏感信息。
2、设置拦截:利用手机的安全软件,设置短信拦截功能,对垃圾短信进行有效拦截。
3、举报骚扰短信:收到骚扰短信后,可以向运营商举报,也可以通过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进行投诉。
消费金融短信的来源主要是金融机构通过各种途径获取个人信息,并采取不同方式发送短信,了解这些门道后,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护自己,避免被短信骚扰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