社保,全称为社会保险,是我国为了保障公民基本生活需求,通过立法强制实施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,社保分为多个档次,其中一档、二档、三档是比较常见的分类,它们之间有何区别?各自需要缴纳多少钱呢?下面就来详细为大家介绍一下。
我们需要了解社保一档、二档、三档的基本概念,这三个档次主要是针对医疗保险而言的,在我国,医疗保险分为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统筹保险,一档、二档、三档主要是指基本医疗保险的缴费档次。
缴费基数和比例
社保一档、二档、三档的主要区别在于缴费基数和缴费比例,以下是具体的区别:
1、一档:缴费基数通常为社会平均工资的60%,缴费比例为8%,也就是说,如果你的工资低于社会平均工资的60%,那么你将按照这个基数和比例缴纳社保。
2、二档:缴费基数为社会平均工资的80%,缴费比例为8%,同理,如果你的工资在社会平均工资的60%-80%之间,那么按照这个档次缴纳。
3、三档:缴费基数为社会平均工资,缴费比例为8%,如果你的工资高于社会平均工资的80%,那么就需要按照这个档次缴纳。
缴费金额
我们看看具体的缴费金额,由于各地社会平均工资不同,以下仅以某城市为例进行说明。
假设某城市的社会平均工资为6000元,
1、一档缴费金额:6000元 × 60% × 8% = 288元/月
2、二档缴费金额:6000元 × 80% × 8% = 384元/月
3、三档缴费金额:6000元 × 8% = 480元/月
需要注意的是,这里计算的仅是个人部分,实际上企业和个人还需要承担一定比例的费用。
待遇享受
不同档次的社保缴费,待遇上有什么区别呢?
1、医疗报销:一档、二档、三档在医疗报销方面差别不大,主要在于报销比例和封顶线,通常情况下,一档的报销比例和封顶线最低,三档最高。
2、住院待遇:不同档次的住院待遇也有所不同,档次越高,住院报销比例越高,自负比例越低。
3、大病保险:一档、二档、三档在大病保险方面的待遇相同,均为统一标准。
社保一档、二档、三档的主要区别在于缴费基数和比例,从而影响到医疗报销待遇,具体选择哪个档次,需要根据个人实际情况和需求来决定,在了解以上内容后,希望大家能更好地为自己和家人选择合适的社保档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