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赖和失信人员的区别

在日常生活中,我们经常会听到“老赖”和“失信人员”这两个词,很多人可能会将它们混为一谈,这两个概念在法律上是有一定区别的,下面,我将详细为大家介绍老赖和失信人员的区别。

老赖和失信人员的区别

我们需要明确的是,老赖和失信人员都与债务有关,什么是老赖呢?老赖通常指的是那些明明有能力偿还债务,却故意不偿还,甚至采取转移财产、逃避债务等手段,损害债权人利益的被执行人,而失信人员则是指那些因未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,被**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的自然人、法人或其他组织。

老赖和失信人员的区别

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具体分析老赖和失信人员的区别:

定义不同

如前所述,老赖是指那些有能力偿还债务却故意不偿还的人,而失信人员是指未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,被**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的人,可以看出,两者的定义有明显的区别。

法律依据不同

老赖的法律依据是我国《民事诉讼法》及相关司法解释,主要针对被执行人的恶意逃避债务行为,失信人员的法律依据则是《最高人民**关于公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的若干规定》,旨在对未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的被执行人进行信用惩戒。

老赖和失信人员的区别

处罚措施不同

对于老赖,**可以采取多种强制措施,如拘留、罚款、限制高消费、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等,而对于失信人员,主要采取的是信用惩戒措施,如限制乘坐飞机、高铁,限制办理银行贷款等。

纳入名单的条件不同

老赖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的条件较为宽松,只要被执行人未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,**就可以将其纳入,而失信人员纳入名单的条件相对严格,需要被执行人未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,且具备以下情形之一:有履行能力而拒不履行、以虚假诉讼、虚假仲裁或者以隐匿、转移财产等方法规避执行、违反财产报告制度、违反限制消费令等。

解除名单的条件不同

老赖要想从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中解除,需要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,并支付延迟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,而失信人员要想从名单中解除,除了需要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外,还需满足以下条件:被执行人已履行完毕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、被执行人提供确实有效的担保、被执行人积极履行义务,并得到申请执行人的同意等。

通过以上介绍,我们可以看出,老赖和失信人员在法律定义、法律依据、处罚措施、纳入名单条件以及解除名单条件等方面都存在明显区别,了解这些区别,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这两种不良信用行为,并在日常生活中提高警惕,避免与这类人发生经济往来,也提醒我们要诚实守信,珍惜个人信用,以免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。